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种基于效用主义的分析社会行为的理论郑州配资服务,它认为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行为是由对成本和收益的预期所驱动的。这种理论最早由人类学家Lévi-Strauss提出,后来被社会学家Homans, Blau, Emerson等和心理学家Thibaut, Kelley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社会交换理论不仅涉及到物质的交换,还涉及到象征性的交换,如权力、声望、尊重等。这些交换会产生社会结构,如社会等级、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等。社会交换论最全面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ohn W. Thibaut (1917–1986)和Harold H. Kelley (1921–2003),美国社会学家George C. Homans (1910–1989),Peter M. Blau (1918–2002),Richard Marc Emerson ( d. 1982),以及Claude Lévi-Strauss (1908–2009)的理论。乔治·霍曼斯(George Homans)将社会交换定义为至少两个人之间的活动、有形或无形的、或多或少的有利或有成本的交换。在Homans创立这一理论之后,其他理论家继续对它进行了阐述,特别是Peter M. Blau和Richard M. Emerson,他们和Homans一起被认为是社会学中交换视角的主要发展者。Homans的工作强调了在相互作用中的行为者的个人行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交换模式,但Homans的研究集中在双向交换上。
约翰·西博特(John Thibaut)和哈罗德·凯利(Harold Kelley)的理论基于与双向关系相关的小团体。他们使用了博弈论的收益-成本矩阵,发现了个体相互依赖的一些线索,比如一方对另一方的权力,也就是所谓的“一致”与“不一致”的结果。此外,他们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选择的行为单方面地影响自己在一段关系中的结果。他们可以通过分析一次交往中的权力方面来预测一次社会交互的可能过程。他们还做了一些实验,探讨了在一段关系中得到的结果如何定义一个人对关系的吸引力。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则从总体交换的角度,分析了亲属制度、礼物交换和神话等文化现象的结构和功能。
彼得·布劳(Peter Blau)的理论与Homans的理论非常相似。然而,他使用了更多的经济学术语,而且它主要基于小团体中社会交换模式中的社会结构的发展。他的理论分析了经济学中交换理论的发展,而没有强调心理学假设。
在这些发展者和贡献者中,彼得·布劳的地位和作用是突出的。他是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推动者和完善者。布劳认识到霍曼斯式理论只适合于解释小群体内成员面对面的互动。而在布劳看来,面对面互动的小群体内的交换与大型和复杂社会群体内的交换是不同的。于是,布劳在霍曼斯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复杂组织中的交换与权力。在大型复杂组织中普遍存在着权力分层。权力既可以是合法化的(权威),也可以是强制性的。在这种权力分层体系中,只有当这种关系无论是对下层成员还是对上层成员都有好处是才是交换关系。但实际上,这种对等关系可以被强制性的权力所取代,地位较低的成员只能取得较少的报酬。强制性的权力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换关系,这种关系是用消极的惩罚手段来维持的。这种复杂群体内的分层体系一旦建立,它就是用权力关系而不是用社会交换来维持的。
他使用了更多的经济学术语,将社会交换理论从个人行为的层面扩展到社会结构的层面,他认为社会交换不仅涉及利益的计算,还涉及社会价值的形成,社会交换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分化、组织、权力和反抗等现象。他的著作《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被认为是社会交换理论的经典之作。
生平
彼得·迈克尔·布劳(Peter Michael Blau,1918年2月7日—2002年3月12日)是美国社会学家和理论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组织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彼得布劳出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是一个犹太家庭的儿子。1939年,他随父母逃离纳粹德国,移居美国。1941年,他在伊利诺伊州的艾姆赫斯特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主修社会学和经济学。1942年,他加入美国陆军,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6年,他退役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195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博士论文,题为《官僚结构的动力学:两个政府机构中的人际关系研究》(The Dynamics of Bureaucratic Structure: A Stud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 Two Government Agencies)。这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它运用了定量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了官僚组织中的权力、沟通、效率和满意度等问题。
1953年,彼得布劳受聘于芝加哥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和研究生涯。在那里,他与罗伯特·默顿、埃弗里特·休斯、赫伯特·布卢默等著名的社会学家合作,发展了他的社会交换理论和组织社会学理论。他的代表作有《交换与社会生活》(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1964年)、《美国社会结构》(The American Social Structure,1975年)、《不平等与多样性》(Inequality and Heterogeneity,1977年)等。他的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1970年,彼得布劳回到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社会学系主任和终身名誉教授。他继续了他的研究和写作,同时也担任了一些重要的社会学组织的领导职务,如美国社会学协会的主席(1974年)、美国哲学会的会士(197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1975年)等。他还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皮特教授、国王学院高级研究员和的天津社会科学院杰出名誉教授。
1988年,彼得布劳退休后,移居北卡罗来纳州的卡勃罗,与他的第二任妻子朱迪斯·布劳(Judith Blau)一起生活。朱迪斯·布劳也是一位社会学家,曾是他的学生和同事。他们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担任杰出研究教授,同时继续通勤到纽约与研究生和同事会面。2002年3月12日,彼得布劳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84岁。
核心概念
社会吸引力:社会吸引力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喜好或倾向,它是由交换的收益和成本所决定的。收益是指交换中所获得的有价值的东西,如物质、情感、信息等。成本是指交换中所付出的东西,如时间、精力、金钱等。如果收益大于成本,那么社会吸引力就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少。
社会权力:社会权力是指人们在交换中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它是由交换的依赖性所决定的。依赖性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提供的收益的需求程度,它取决于收益的重要性和替代性。如果一个人提供的收益对另一个人很重要,而且没有其他的替代来源,那么后者就会对前者有很高的依赖性,从而给予前者更多的社会权力。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交换中遵循的一般性的行为准则,它是由交换的公平性所决定的。公平性是指交换中的收益和成本的比例是否合理,它取决于交换的相互性和互惠性。相互性是指交换双方的收益和成本的比例是否相等,互惠性是指交换双方的收益和成本的总和是否相等。如果交换是公平的,那么人们就会形成一种社会规范,要求交换双方保持平衡或相等的交换关系。
基本假设
人们是理性的行为者,他们会根据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来选择最优的行动方案,他们会倾向于维持或增加自己的社会吸引力和社会权力,他们会遵循或创造一些社会规范来保证交换的公平性和稳定性等。
社会行为是一种交换,即人们通过互相提供有价值的物品或服务来建立和维持关系。 这些物品或服务可以是有形的,如金钱、礼物、帮助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情感、尊重、信息等。 人们在交换中不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考虑对方的利益,以及对方对自己的期望。人们通过交换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来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
交换的动机是利益,即人们期望从交换中获得的回报大于或等于他们付出的成本。 回报是指交换中所获得的任何有利的结果,如满足、快乐、安全等。 成本是指交换中所付出的任何不利的结果,如损失、痛苦、风险等。 利益是指回报减去成本的差额,也就是交换的净收益。 人们在交换中会比较自己的利益和其他可能的交换对象的利益,以及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最低要求,来决定是否继续或参与交换。
交换的过程和结果会影响交换者之间的权力和信任的分配。权力是一种控制对方行为的能力,信任是一种对对方行为的预期和信赖。权力和信任的平衡或失衡会导致交换的稳定或变化。
交换的规模和范围会影响交换者之间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的形成。社会结构是指交换者之间的角色和地位的分配,社会规范是指交换者之间的义务和期待的共识。社会结构和社会规范会反过来约束和促进交换的发展。
布劳对于社会交换的微观与宏观分析是利用类型学的方式来完成的,他对微观社会交换的分析是通过把微观直接的社会交换的参与群体演变为间接社会交换的组织化演变过程实现到宏观社会结构分析来完成的。他对直接交换群体的分析是通过交换是如何相互吸引的,即通过内在报酬与外在利益,交换的参与主体是相互的还是单方面的组成了交换的四种类型,而各种期望、参考群体的标准、报酬的边际效应等又影响了交换的比率。而在宏观社会结构方面,布劳认为间接的社会交换是以特殊主义、普遍主义、合法化赞同、反抗的理想四个类型的价值标准作为媒介完成的,而它们又形成了社会结构的四个方面即整合、分化、组织和反抗。
例子
友谊。假设你有一个朋友,他经常向你借钱或其他东西,这意味着你们的关系中你付出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如果你从这段友谊中得到的快乐和支持超过了被借钱或东西的成本,那么你就会继续保持这段友谊。
约会。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理解约会中的收益和成本。假设你邀请了某人和你一起去看电影,这是一种直接的交换,你付出了电影票的钱,而你期望得到的收益是对方的陪伴和好感。如果对方同意了你的邀请,那么你就会觉得这是一种公平的交换,你的社会吸引力会增加。如果对方拒绝了你的邀请,那么你就会觉得这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换,你的社会吸引力会减少。
网络流行语的“小丑(joker)”是指那些在爱情、生活或社会中做出可笑或悲哀的行为的人,通常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或他人的想法缺乏认识或判断力,而导致自己受到嘲笑或同情。这个词的来源可能是由于2019年上映的电影《小丑》(Joker)的影响,该电影讲述了一个失败的喜剧演员在高谭市陷入疯狂和混乱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悲惨和荒诞的人生。
例如,有些人在恋爱中对另一方付出很多,却得不到回报或被背叛,这就被称为“小丑行为”。
“小丑”是一种社会交换中的不平衡和不满意的状态,它表明了交换双方的收益和成本的不对等,以及交换的依赖性和公平性的缺乏。
“小丑”通常是指那些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高于收到的收益的人,他们对交换的结果感到失望或愤怒,但是却无法或不愿意改变或终止交换关系。
“小丑”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交换双方的期望不一致,导致收益和成本的评估不同。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对另一个人的付出是一种爱的表达,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义务。
交换双方的替代性不足,导致依赖性过高。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忍受另一个人的不公平或不忠诚,因为他或她无法找到其他的交换对象。
交换双方的互惠性不足,导致公平性缺失。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对另一个人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或能力回报对方。
职业。社会交换论也可以用来分析人们在职业生涯中的选择和发展。假设你有一个工作,你的收入和福利都很高,这是你的收益。但是,你的工作也很辛苦和压力很大,这是你的成本。如果你觉得你的收益大于你的成本,那么你就会满意你的工作,继续留在这个职位上。如果你觉得你的成本大于你的收益,那么你就会不满你的工作,寻找其他的机会。
社会交换论的优点
将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彼得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借鉴了经济学的概念和术语,如成本、收益、效用、依赖性、公平性等,将社会交换视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同时也强调了社会交换的非经济性,如象征性、情感性、道德性等,将社会交换视为一种有意义的行为。这种结合使得理论能够兼顾社会交换的理性和非理性的方面,以及社会交换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方面。
揭示了社会交换的象征性和情感性。彼得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指出,社会交换不仅涉及到物质的交换,还涉及到象征性的交换,如权力、声望、尊重等。这些交换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从而产生社会结构,如社会等级、社会网络、社会规范等。理论还指出,社会交换不仅涉及到理性的计算郑州配资服务,还涉及到情感的投入,如信任、喜欢、感激等。这些投入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吸引力和社会权力,从而产生社会动力,如合作、竞争、冲突等。这种揭示使得理论能够捕捉社会交换的深层次的和潜在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海通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